




位于浙西南的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这里民族风情古老而神秘,畲汉两族相处和谐。
近年来,景宁县聚力“魅力、茶香、果香、田园、文化”等五个畲寨一体建设,一体推进,像呵护“石榴籽”一样,积极构筑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擘划独具特色“新畲寨”。
这个浙南有名的革命老区县,是如何走出一条多业态蓬勃发展的乡村振兴“共富”路的?
首先是还原“民族味”。隐藏在景宁渤海镇南部的安亭村,取安居乐业之意,是一个依山而建、纯朴自然的畲族古村。近年来,安亭村通过民族特色村寨项目,全面修复原真畲寨,推进全村屋檐翘角、前廊干修缮,安亭传师堂、观景亭建设等,累计修缮村中民居、古道、拱桥等文物建筑35栋。
经过一番拾掇后,安亭村的颜值和气质得到全面提升,“民族味”也越发浓厚。安亭村党支部书记雷石根介绍,“浓厚的畲风畲味吸引了省内外3000余名民族同胞参观考察。安亭村已成了人们体验和观摩畲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既发展又保护,既传承又创新,景宁县通过“文化畲寨”建设,充分挖掘了畲乡的历史和文化根脉,通过类似安亭村这样文化畲寨打造,即留住了民族文化记忆,又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为山区百姓增收创造了一条致富路。
其次致力“精提升”。坐落在美丽的瓯江支流小溪之畔的大均乡伏叶村,风光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独特的畲族传统文化传承至今,素有“田园伏叶”的美誉。近年来,该村依托“微改造,精提升”工程,让“养在深闺”、富有特色的伏叶田园风光,焕发出别样生机和魅力,每年平均接待游客达53万人次。
借乡村振兴东风,伏叶村更借智借力,规划了乡村旅游新业态经济,以美丽家园建设引领乡村振兴全局,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美丽村庄”,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民宿迭代升级。“每到节假日,村里也和城里一样车水马龙。”宿叶民宿业主吴聪说。据统计,2022年,伏叶村年旅游收入达530余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余元。
挖掘“新产业”。景宁东坑深垟民族村是远近闻名的“多肉石寨”,家家户户庭院中、围墙上到处种着多肉植物,深受游客喜爱,更是带动该县多肉产品向外销售,2022年销售额高达1600余万元。依靠“多肉+畲寨+旅游”融合新产业,该村推动多肉从传统的种植销售向精品化、产业化、多元化发展,形成集多肉种植、销售展示、科普研学、文旅观光于一体的共富产业链,实现以农促旅、农旅互动,有效带动村集体和各族群众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深垟村已发展农家乐(民宿)12家、写生和研学基地各1个,带动消费1000余万元。从昔日房屋破旧、庭院杂乱到如今变成网红打卡村,深垟村走出一条新的发展路,为景宁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借鉴。
专注民族、专注特色、专注创新、专注因地制宜。如今,在景宁各地,多业态蓬勃发展,新畲寨模范案例仍在不断涌现。展望未来,畲乡“共富路”正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中走向现实。这也是景宁推进‘魅力、茶香、果香、田园、文化’在内的‘五个畲寨’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潘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