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云:“勤,劳也。”勤于劳动、热爱劳动是根植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历史上,中华民族不仅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也因勤劳勇敢声闻遐迩。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正是因为具有勤于劳动的品质。
松阳一中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培育学生健康健全人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理论与技能齐飞,脑力与体力并驾。一中不仅安排了劳动理论课程,还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养课程。同学们在教室接受知识的熏陶,在实验室进行木工工艺、金属加工工艺的实操,怎一个“飒”字了得!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农耕文明的勤劳之美,驻留在田园松阳的山水间,浪漫而诗意。
在一中的校园里,也有这样一方天地。在这方小天地里,你可以驰骋想象,为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你可以体验劳作,为它清除一个暑假疯长出的杂草;你可以收获笑颜,为它浇灌缓解一夏的干渴。这是你的舞台,种下希望,收获甘甜。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劳动教育,始于家庭,融于社会。父母家人、街坊邻居在劳作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尤为重要。劳动教育,不只是传授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的导入和习惯的养成,家长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在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也傍桑阴学种瓜”。
期待劳动教育在校园、在家庭蔚然成风,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愿我们少年,以劳励志,在知识海洋中遨游,在田间地头淌汗;用青春耕耘理想,用双脚丈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