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企业信息服务中心](https://www.323000.net/template/index/images/lisoon_cn_d.png)
![丽水丽商文化科技有限公司](https://www.323000.net/template/index/images/lisoon_d.png)
![](https://www.323000.net/template/index/images/about_d.png)
![](https://www.323000.net/template/index/images/map_d.png)
![](https://www.323000.net/template/index/images/index_d.png)
“现在年纪大了不方便去城里,在工坊上班,时间自由,还能兼顾家里的事,自己种点菜和农作物,赚得不比城里少。”60岁的洪凤娟老人乐呵呵地告诉笔者。近年来,云和县安溪畲族乡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立足安溪“雪梨产业基础好、来料加工涉及面广、文旅事业发展快”的实际,整合各方资源,在全乡打造了一条极具产业特色的“共富工坊”示范带,直接和间接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600余人次,实现了强村、富民和助企同频共振。
政府牵头布局,开创村企共建新格局
云和县安溪畲族乡“共富工坊带”采取“村企”共建模式,乡党委牵头做好工坊布局、阵地建设、党建指导,整合统战、农业、文旅等多部门建设资金。各村沿着产业和人口分布,在全乡建成了一清梨园、天盛农业、梨花香里、畲汉同心、森泉山庄、东成农场等6个“共富工坊”。强村公司负责摸底本地资源、供给需求、闲散劳动力等“三张清单”,对接货源渠道。结对企业提供稳定货源,职业经纪人负责工坊日常运维管理。在建立健全联系帮扶机制上,创立了领导干部联坊、驻村干部帮坊、两委干部结坊、网格员连坊的“四坊”红色管家制度,实现工坊布到哪,组织建到哪,服务跟到哪。
集体参与管理,搭建便民服务暖心桥
为方便村民灵活就业,依托强村公司成立安溪畲族乡“共富工坊”服务中心,根据周边农户就业需求和工坊用工情况,通过“送岗上门、就近就业”模式,分别提供雪梨种植管理、木玩来料加工、畜禽认养代养等工作岗位。与此同时,服务中心还搭建了线上交流平台,及时发布动态用工需求和剩余劳动力信息,促进村民与工坊双向沟通,通过报名、抢单等形式,实现供需双方高效快速匹配。
工坊还推出梨花乡里共富直播间,通过线上志愿助力方式帮助工坊拓宽销售渠道。去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党员钟雯雯发挥自身直播的专长,通过线上直播,帮助宣传推介家乡的好山好水好产品,受到了村民们的纷纷点赞。
为鼓励广大中青年返乡创业,当地还建立起了共富学堂,开设电子商务、农业技能、来料加工等培训课程,吸引了大批村民前来学习,成功将手艺人的发展力转换成为乡村善治力和百姓致富力。今年以来,累计培训各类技能人才800余人次,帮助辖区企业、合作社、基地等解决阶段性用工需求。
建学堂联姻村企,绘就合作共赢新模式
安溪畲族乡“共富工坊”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以往,旅游旺季和雪梨采摘的时节,企业要到县城去找工人,接来送往,还要包吃住,劳动力成本很高。自从当地成立“共富工坊”“共富学堂”,学堂就根据企业需求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帮助留守村民迅速掌握技能,快速实现上岗,招引本土技能人才为企业节约用工成本约30%。
“原来吃完晚饭,就坐在家看电视,无聊乏味。自从村里建起了‘共富工坊’,村民们准时来到工坊,边唠家常边干活,每天还能增加20元的收入。”村民老洪开心地说。
安溪畲族乡相关负责人介绍,政府为了让家长们能安心在工坊工作,还深入开展儿童友好乡村建设,推出了“梨”享儿童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儿童在课后有去处、有人管、有乐趣、有收获,实现特色产业发展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多赢局面。
据了解,截至目前,云和县安溪畲族乡下辖的安溪村、下武村、黄处村等3个行政村,今年已完成经营性收入232.97万元,同比去年增长了52.6%,各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均超50万元,其中安溪村经营性收入达129.31万元。(朱 玲、陈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