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关注 > 详细信息今日关注
4月22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在云和县石塘镇朱村村的润丰面条作坊里,“90后”制面师傅周恩君与工人们便忙开了。和面、拌面、压面……大家一来一往在作坊里穿梭,动作干净利落。
周恩君是一位退伍军人,从小在父母的土面作坊里长大。在他的记忆中,一碗朱村土面便是家乡最美的味道。“父母亲的作坊规模小,生产的面条也只在家门口售卖,有很大的局限性。”周恩君说,朱村土面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但一直藏在深巷只有少数的本地人知晓,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的味道飘向全国乃至更远的地方。
说干就干,2021年,周恩君辞职回到家乡开启了二次创业。从标准化厂房建设入手,周恩君首先换掉了父母亲用了几十年的拌面机和压面机,并安装上了晾晒面条的轨道装置,把传统手工技艺融入智能化装备,开启了朱村土面加工的“现代化”之路。为方便运输,周恩君积极在技术和配方上进行改进,使生产效率提升了近10倍。
经过3年时间,周恩君不仅创建了属于自己的食品生产企业,还推进朱村土面与万客源、品尚以及丽水银泰等各大商超“牵手”合作,让山货真正出山。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近年来,越来越多像周恩君一样的“新农人”,选择到我县农村扎根立业。他们带着新理念、新技术、新思维驰骋于田间地头,在广阔的乡村舞台上放飞梦想,让“希望的田野”未来可期。
刘孟宁是一位“80”后猪倌。2015年,他毅然辞去杭州的IT工作,在一片质疑的目光中回乡养猪。他向村里承包了20余亩土地,发起成立了九和畜牧专业合作社,并创建昌盛生态养殖场。他一边攻克养猪场的疾病问题,一边在原有的养猪模式基础上融入数字技术,引进了自动化通风、空气过滤、环境监测等设施设备,实现环境控制、精准饲喂、无害化粪污处理的全自动化。
“以前一个人只能养500头猪,但通过数字化管理后,一个人能养1000-1500头猪。以前传统人工养殖,需要用到十六七个人,现在只要六至八人。”在刘孟宁的自动化养殖场,可以看到每头猪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他告诉记者,现在自己不用到猪舍,也能知道每一头猪的体重、食量等健康情况。目前,刘孟宁的养殖场共有生猪存栏5000余头,2023年产值达1300余万元。
让“新农人”成为“兴农人”。据统计,近五年,云和县共培训农民58017人次,培育云和师傅814名、农创客420名、农村各类实用人才14860人,形成了“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的集群发展效应。
(来源:童话云和)
浏览量:1.1万
更多绿谷政务
更多绿谷品牌
更多今日关注
- 云和经营性收入30万以上行政村实...
- 阳光人寿丽水中支高效赔付重疾理...
- 浙江云和:精准服务重点项目,持...
- 阳光人寿荣膺2024“优秀乡村振...
- 最高700万元!景宁这8个村入选
- 补助700万元!张家地村入选省历史...
- 火速响应!邮储银行全力做好西藏...
- 新华保险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响...
- 最高金额889万 新华保险2024年身...
- 云和新增2个省级农创客共富基地
- 媒体点赞|《浙江共产党员杂志》...
- 云和:强化农村邮政物流,助力云...
- 新华保险投资新篇:聚焦科技金融...
- 共绘养老幸福蓝图 邮储银行举办养...
- 云和育英小学:“多元融合式”大...
- 新华保险 保得长久丨“新华保险...
- 云和:破解停车难问题,有力提升...
- 云和一案例入选全省最佳
- 邮爱驿站再升级,让温暖“触手可...
- 大受欢迎!云和特色农产品亮相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