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地的可调节排水阀可以与手机设备连接,当稻鳖基地的水量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通过手机操作打开排水阀进行排水。”7月24日,云和县崇头镇联合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到崇头镇栗溪村“稻鳖共生”数字化基地进行观摩验收。
栗溪村“稻鳖共生”数字化基地安装有互联网基站、综合气象站、自动投喂机、箱体式景观物联网杀虫灯等数字化设备。“新增的10多个4G监控球机,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就能实时和360度查看基地水稻生长情况。”养殖户卜广文高兴地说。
近年来,云和县以省级“稻+”生态梯田乡村振兴综合试点项目为契机,通过打造山区“稻+”产业数字化基地,实现手机一键观看气象、虫情、土壤情况、水稻生长情况等,实现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害虫活动的精准监测和预测,促进山区“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我县已投入190多万元,先后在崇头镇栗溪村、叶垟村、黄家畲村、大垟村、后垟村开展“稻+”产业数字化基地建设。
在后垟村的“稻+”产业数字化基地里,工作人员正在查看箱体式景观物联网杀虫灯。“箱体式景观物联网杀虫灯不仅能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使用,还可以依靠光源吸引虫子进入虫灯范围,通过风机转动产生气流将虫子吸入到收集器中。”崇头镇工作人员介绍,箱内的摄像功能还会对虫子进行拍照,将数据传入智慧农业管理平台进一步分析害虫类别,农户可以接收到害虫活动的警报和推荐应对方案,极大地提升了害虫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有效保护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下一步,云和县将安排工作人员定期对“稻+”产业的数字化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切实让数字化设备提升农田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在减少农作物损失、优化农业资源利用方面发挥作用,推动山区“稻+”产业向更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