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重阳节来临之际,为宣传普及老年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老年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素养。10月11日下午,云和县浮云元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叶挺芳走进霞晓桥村,举办了一场老年人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本次讲座共吸引了46位老年人前来参加。
在开场环节,叶医师带领老年人做了一套手指操,通过简单易学的手指动作,可以让老年人的心情平静下来,并拉进了与老年人之间的距离。
讲座中,叶医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丰富生动的案例,讲解了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并从老年人生理变化、精神、环境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活动现场,还与老年人进行了亲切互动、深入的交流。大家纷纷诉说自己内心的困惑和焦虑,叶医师结合具体情况,就老年人如何自我心理调适,保持心理健康,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说。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此次讲座,不仅引导了老年人更好的认识自己,养成积极健康快乐的心态,更让老年人对心理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引导辖区老年人培养积极健康快乐的心态,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精彩、舒适。
老年人有哪些心理和心理变化?
1.感知觉减退。
老年群体容易出现眼花、耳背、吃饭不香、嗅觉不灵,都属于感知觉回归现象。这种变化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
2.记忆力衰退。
一般来说,40岁以后有一个明显的衰退阶段;到70岁后,又出现一个较为明显的衰退阶段,如长时记忆远好于短时记忆,机械记忆差,有规定时间的速度记忆衰退等。
3.性格固定化。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程度、经济情况不同,老年人性格有正负两方面。好的一面是:不赶时髦,关心事物的本质,不满足于表面现象,喜欢深思熟虑等;不好的一面有:任性,顽固,保守,猜疑心大,动作不利索。
4.情绪不稳定。
自控能力差,易激怒,动不动便大发雷霆,或易哭泣,经常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自闭和对死亡的恐惧等心理,对外界的人和事漠不关心,还经常出现消极言行。
5.意志的变化。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将会减弱。表现为缺乏果断性、犹豫不决,主观固执、独断专行,意志削弱、自卑自怨。
6.运动能力下降。
老年人组成人体的 “零部件”由于长期磨损而出现老化,生理功能必然出现全面衰退。运动能力下降,容易疲劳,动作迟缓,不愿多活动,这是一般的生理规律。
作为健康老人,不但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促进健康长寿。那么老年人要怎么样做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呢?下面就给大家列举一下:
1.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如书法、摄影、旅游、唱歌、培育绿植等。
2.家人的陪伴与关爱
老年人也需要亲人的关心和爱护,在支持和鼓励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才能更好的维持。作为后辈,我们应给要多陪伴老年人,给予的陪伴与关注,养成向老人表达爱意的习惯。及时了解父母的需求与心理状态,除了满足物质需求外,应给予更多的精神支持和陪伴。
3.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志趣相投的人交朋友
如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不仅消除孤独感还可发挥余热。
4.持续学习和思考
如读书、看报、上网或报名老年大学,即可学习新知识跟上时代步伐,又可锻炼思维能力。
5.适度运动
老年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比如走路、登山、打拳、太极等。
6.合理安排作息
做到劳逸结合,不做损害身心健康的事,如通宵打牌、长时间看手机屏幕等。
7.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平静接受生活中各种变化,无论是退休后角色转变还是身体的衰老。
8.关注身体和心情的变化
不要有“病耻感”,有不适请及时告知家人。
(来源:云和医院)